摘要20世紀末以來,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蓬勃興起、成就巨大,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中國成為影響深遠、深入持久的文化事業,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已成為學術熱點和突出的顯學。從保護實踐看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定體系構建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,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生態...
2022-02-16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洞村鄉竹編第五代傳人李年根,憑著50多年的手藝,“破圈”成為全網粉絲量達800萬的“網紅”。圖為團隊攝影師拍攝李年根的工作畫面。(攝影:新華社記者 周密)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傳承主體的“活態化”文化形態。短視頻平臺的出現打破了靜止在時空維度中的非遺傳播,傳承人開始用短視頻進行記錄...
2022-01-14近日,文旅部取消了喬月亮等5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資格。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,建立退出機制,是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制度,是中國政府履行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的中國實踐,是落實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》的重要措施。2008年5月,原文化...
2022-01-07【摘要】中國非遺事業的發展,遵從國際非遺保護的理念、規則和操作,經歷了“移植借鑒”“申遺熱”和“規范化保護”等階段,催生了新業態、新產業和新學術,成為惠及經濟、社會的公共文化事業,具有鮮明的中國屬性。站在兩辦文件的新歷史起點上,建構中國非遺自身體系,需以堅實和富有創意的學術思維為基礎,圍繞概念、定義...
2021-12-28【摘要】得益于中國非遺保護事業的全面推進,非遺館建設質量與展陳實踐方面成果斐然,全國各地相繼建成、開放了大量各類非遺館,展陳理念和展陳手段不斷豐富,非遺展示已成為未來一個時期保護和傳播非遺的重要工作?!笆奈濉逼陂g,我國不僅將建設20座國家級非遺館和數千座地方性非遺館,而且要將非遺展示融入國家公園、...
2021-12-28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作為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,不僅使老少邊窮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(簡稱“非遺”)得以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,更開辟了我國文化扶貧事業的新路徑,體現了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。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之后,發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,是要求也是需求,其中,政府高度重視是...
2021-12-25【摘要】2021年8月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》。這是關于新時期非遺保護的綱領性文件。其中,區域性整體保護作為非遺保護中國實踐的工作,是整個非遺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,十多年的實施成效明顯,對于中華民族文脈的延續和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建立,對于民族情感...
2021-12-24【摘要】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,是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》提出的明確要求。健全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包括完善記錄體系,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,構建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科學、合理分類體系,健全國家、省、市、縣四級名錄體系,完善傳承人制度與傳承人群研培研...
2021-12-21摘要:與大多數國家一樣,我國非遺保護法律框架基本從公法邏輯出發,屬行政法。非遺商業化活動主體通常既是承載非遺私權的“實踐者”,也是肩負非遺保護公法義務的“實施者”,其權利和義務具備公法目標和私法目標的雙重性。中國現有知識產權制度和一般民商事制度為非遺實踐、傳承者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合法性依據,從公法保護...
2021-12-07通過全國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的不斷努力以及全社會的廣泛參與,近年來,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長足進步,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方針得到貫徹落實,國家、省、市、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制度建設成效顯著,符合中國國情的非遺法律體系、工作體系、教育體系、傳播體系逐步建立完...
2021-11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