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2-04-06 文章來源: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瀏覽次數:0
清明
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
每年農歷三月初一前后(公歷4月4-6日)
太陽到達黃經15°便為清明
清明時,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
清明,既是節氣,又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
一、清明·知多少
慎終追遠,賞春覽景
清明三候:“一候桐始華,二候田鼠化為鵪,三候虹始見?!币馑际窃谶@個時節白桐花開放,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,全回到地下的洞中,雨后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。
清明花信風:“一候桐花、二候麥花、三候柳花?!鼻迕鲿r節,春色漸深,花雨紛飛。
在二十四個節氣中,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。
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則清明風至?!薄稓q時百問》: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,故謂之清明?!鼻迕饕坏?,氣溫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,故有“清明前后,點瓜種豆”、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”的農諺,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。
但是,清明作為節日,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,它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內容。
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,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、掃墓,這是人們慎終追遠、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。秦漢時代,墓祭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。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。寒食節相傳起于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。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,“寒食上墓”。后來,由于寒食與清明日子接近,這個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就逐漸與清明合二為一了。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,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,清明之日不動煙火,只吃涼的食品。
除了禁火、掃墓,還有踏青、放風箏、蕩秋千、娛樂游戲等活動,江南還有蠶花會和祭祀蠶神等活動。因此,清明時節既有祭掃墳墓的悲酸之淚,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之聲,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各地群眾多在清明節前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園掃墓,表達對先烈的緬懷之情。
二、清明·農事
清明前后,種瓜種豆
清明時節,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,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℃以上,大江南北,長城內外,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?!扒迕鲿r節,麥長三節”,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,油菜已經盛花,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,應抓緊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。北方旱作、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,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?!袄婊L起正清明”,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,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,提高座果率。華南早稻栽插掃尾,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。各地的玉米、高粱、棉花也將要播種。
北方的四月清明節,天氣仍時有寒潮反復,依然會忽冷忽熱,乍暖還寒, 這樣的天氣,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農作物、林果蔬菜生長,反而危害更大。在冷暖多變天氣中,應注意防御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、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。要注意做好農作物、大棚蔬菜防寒防凍工作。在南方,此時的雨水更多,要注意做好農田清溝排水、中耕除草,預防濕漬爛根。
三、清明·農諺
棗發芽,種棉花
清明前后,種瓜點豆。
杏花朵朵開,春播巧安排。
清明谷雨緊相連,浸種耕田莫遲延。
清明前后一場雨,強如秀才中了舉。
山中甲子無春夏,四月才開二月花。
雨下清明前,谷雨雨不干;
雨下清明后,干到立夏頭。